深度文化談

【和理選】日本人如何誤解香港的區選制度?

經過了中大、理大圍城事件後,這幾天的香港,很平靜。

日本媒體,是這樣說的。

香港的政治架構,其實在世界上可算是比較特別,長駐香港的西方傳媒都明白,區議會選舉是一場什麼的遊戲,可是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是不太懂這種奇特的架構。

很多日本人以為,像這種以全港18區、產生四百多個議員的架構,基本上就是大選。

他們從不了解的是,香港的區議會架構,嚴格來說是沒有多大的行政職能,在香港的行政主導架構下,區議員其實只是淪為幫街坊爭取交通燈過路時間爭取多兩秒的卑微申訴代表人。

而從參選數字上看,區選是香港最多選區、最多候選人和最多議席的架構,所以他們認為「區議會是最受注目的選舉」(?),然而他們不會明白,一向以來尤其以反建制的支持者來說,區議員誰選上了,並沒有成為他們很關心的議題。

日本人有這種誤解,當然跟他們的政治制度很有關係,而日本行國會制模式,國會基本上是整個憲制上,人民代表的核心。

日本媒體都有報道,建制親中派一向主導了區議會75%議席,然而除了數字以外,便沒有更多有關議席分佈原由的具體分析了。

關於香港的區選,熟悉中國和香港問題的神田外語大學的興梠一郎教授解釋:

「如何以公民投票反映和總結一系列抗爭運動,就要看這次的選舉結果去證明,民心對這次繼續漫長抗爭的取態。」

這是比較正常、合情理的分析。

而筆者也有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有些日本學者認為,因為現時有75%議席由建制親中派主導,萬一選舉結果是民主派拿下50%議席以上,就可證明當前民意與以前比較是大規模逆轉了。

看到這種分析,筆者除了搖頭,亦無話可說。過去75%議席由建制派主導,真的是代表民意嗎?除了日本以外,會不會有其他國家學者的泛政論述,或甚是「政工作者」,對香港區議會制度和過去人們的投票意向,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誤解?

無論如何,過去的結果已經無法挽回,現在無論如何,「11.24和理投」,早點投票,還要記得投對的票,告訴日本人和國際社會,香港的真民意是怎樣。

香港人,一步一腳印,我們不可以輸。

大家加油!